中医课程内科病证的概念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课程内科病证的概念,往往转化成另外病证,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病证之间的转化过程、相互之间的联系,中医课程才能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湿、水、饮、痰相互转化在中医内科病证发生发展的意义。中医课程历代医家、医著的学术思想,医学流派对内科学的理论与临床都有一定作用和意义。掌握并运用有关学说、医论旨在更好地了解历史沿革,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水平。总论可以结合中医基础、中医课程中医诊断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各论包括常见内科病症的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辩证要点、治疗原则、转归预后、研究进展等等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中医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中医课程望色十法的内容。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麻木和乏力等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食欲减退、厌食、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http://ci.ntu.edu.sg/chi/Programmes/Pages/Detail.aspx?event=ef4f1e54-9155-486c-a64c-d1e34c6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