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於英國升學的學生

我現在已經沒有在美國擔任督導了。美國那些不是小學,而是混合型學校,各個年齡層都有。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學校培養學生要對他們的學習有很強的責任感,協助數以百計有志於英國升學的學生。從法律上來說學校必須遵循教學大綱,但就如何來實現教學大綱的目標,校長是很有自主權的。而且現在的變革就是要讓教學大綱跟上時代的變化,跟這個國家的工業和就業環境更加相符。英國升學整個教育體係也在去中心化,在更多的放權。在二十世紀末的時候,這個體係裡的教師僟乎是想怎麼教就怎麼教、英國升學,在一些學校老師甚至不教文化知識,只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就好了。很多英國農村的學校都是非常成功的。首先,在鄉村貧困的要少一些。在鄉村這些學校的社區裡面,大家很團結,也都能相互支持。英國升學,不會說在鄉村就要多一些。因為它不僅告訴老師要教什麼,而且怎麼教也是規定得明明白白,既包括了文科知識,也包括數學知識。當時這個計劃的推行遇到了許多阻力,因為許多老師不喜歡被人這麼指示,英國升學要怎麼做、要教什麼。當時這個戰略執行得非常嚴格,校長們就希望能夠調節國家戰略和教師之間的緊張關係。在英國有一個機構是教育標准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來決定教師應當教授什麼內容、英國升學怎麼教授,同時也要向公眾報告各個學校的進展。我們給學校的一個激勵措施,他們不用每時每刻都接受檢查,這個檢查的間隔時間會更長,讓學校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去獲得發展。英國是以服務業著稱的,教學大綱裡可能就會有一些貼近服務業的東西。現在教學大綱變化太頻繁了,每年都在變。實際上,老師們希望能少變一些。因為每一次變化就意味著他們的備課就要變化。

 

http://www.aecl.com.hk/?q=uk/常見問題